首页

女王假阳

时间:2025-05-29 02:10:06 作者:长江流域法院四年间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逾45万件 浏览量:43526

  本报北京2月21日电(记者齐芳)占全球森林总面积23%的山地森林,多数位于地震带上,常受到地震等地质活动的干扰。那么,地震会不会影响森林生长?又是如何影响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梁尔源研究员等,通过建立全球树轮年表与1900年以来地震事件的时空联系,发现在中纬度地震带相对干燥的地区,地震后10年内树木生长量显著增加,且对降水响应的敏感性增强,其潜在机理可能是地震后产生的地表裂隙促进降水向深层土壤入渗,增加了树木可利用的水分和养分;但在年降水量相对较大的区域,震后树木生长显著降低,可能是由于更多入渗增加了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这一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20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为探索地球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姗副研究员介绍,研究团队根据树轮样点受地震影响情况、地理位置,结合气候特征,将全球山地森林划分为七个研究区域,在树轮宽度序列中分离出地震等干扰信息,探究了地震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全球多个研究区,震后出现树木生长增加与减少的样点,在气候条件或地形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在中纬度多个研究区,地震后多年平均树木生长增加的样点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或不利于降水储存的地区;而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地震后多年平均树木生长普遍下降。在树木生长增加的地区,地震后树木生长对生长季降水的利用率升高。遥感观测的土壤水与降水的相关关系在地震后也减弱,说明土壤水增加。

  该研究表明,地震可通过改变地表结构,影响降水再分配过程,从而影响长期树木生长趋势,揭示了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多圈层链式响应的时空过程,是体现地球系统过程与功能的典型案例。同时,该研究强调了树轮的时(长时间跨度)空(多圈层连接)隧道作用,是打破圈层隔离,理解地球系统复杂性的重要研究载体。(光明日报)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68名选手将赴法国参加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

毛伊岛大火已致99人死亡 夏威夷州长:失踪人数降至约1300人

中国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钱坤表示,世界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交流互鉴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企业、学界、民间协同发力。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使世界遗产不仅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更成为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人群的纽带。

马里发生巴士与卡车相撞事故 已致15人遇难46人受伤

走进THE BOX A馆,记者发现,这个巨大的“盒子”不仅外表炫酷,“内心”同样炫酷。敞亮的空间内,灰色支撑柱梁结构未加粉刷,呈现出“工业毛坯风”。在原始结构暴露的横梁上,动态屏幕闪动着各入驻品牌的名称,让空间犹如变幻的舞台。包括火星宠物超市、创意潮流集合店Bad Market、MOF少女百货、法式冰淇淋面包坊Luneurs,以及Pin Sktbs、红炭、Simple Project、Basement FG等在内的百余个国内外原创品牌在这个舞台上展露本色、彰显活力。

中美经济工作组举行第四次会议

2024年4月25日,中关村论坛首次在年会期间于京外举办平行论坛,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雄安空天产业创新论坛在雄安国际酒店举办。

中使馆:免收尼泊尔籍公民赴华签证费

“中国人还从这46年的实践中悟出了又一条大道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学术委员会主席郑必坚提到。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